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63篇
  免费   2605篇
  国内免费   5124篇
林业   5923篇
农学   8018篇
基础科学   4598篇
  8137篇
综合类   13806篇
农作物   2388篇
水产渔业   1821篇
畜牧兽医   6512篇
园艺   1509篇
植物保护   3280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1155篇
  2021年   1901篇
  2020年   1706篇
  2019年   1664篇
  2018年   1194篇
  2017年   1643篇
  2016年   1639篇
  2015年   2264篇
  2014年   2077篇
  2013年   2578篇
  2012年   3025篇
  2011年   3302篇
  2010年   3109篇
  2009年   2898篇
  2008年   2692篇
  2007年   2684篇
  2006年   2627篇
  2005年   2605篇
  2004年   1161篇
  2003年   965篇
  2002年   788篇
  2001年   819篇
  2000年   1006篇
  1999年   1336篇
  1998年   1188篇
  1997年   1006篇
  1996年   938篇
  1995年   871篇
  1994年   866篇
  1993年   770篇
  1992年   711篇
  1991年   583篇
  1990年   485篇
  1989年   390篇
  1988年   260篇
  1987年   186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9篇
  1965年   9篇
  196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废水中的金元素,探讨了金测定的谱线选择、离子干扰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仪器条件和测定条件下,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8 mg/L,方法精密度的方法标准偏差(RSD)在4.28%~1.44%之间,回收率为96%~104%。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02.
为深入探讨柞蚕幼虫体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分析柞蚕品种豫大1号(黄体色)和白一化(白体色,略带黄色)幼虫体色的遗传规律,并比较二者在体壁类胡萝卜素组成上的差异.杂交试验发现,F1的幼虫体色为黄色,F2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且分离比符合3∶1;回交BC1(F1×豫大1号)均为黄色,而BC1(F1×白一化)则有两种表型,即黄色和白色,分离比符合1∶1.遗传分析表明,豫大1号的基因型为YYGG,白一化的基因型为YYgg,豫大1号的黄体色对白一化的白体色属于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豫大1号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10.259μg/g)远高于白一化(1.167μg/g);白一化体壁中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含量远小于豫大1号.综上认为,体壁中类胡萝卜素的缺乏是导致白一化形成白体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3.
旨在调查当地人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以地处祁连山国家公园腹地的祁连县县城为例,随机选取祁连县县城流动人口及固定商户,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8岁以下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低,其再受教育水平空间较大,生态保护意识提升空间较大;46~60岁年龄阶段学历层次及政策性知识了解程度较高,对生态保护意识较强;60岁以上调查对象生态保护意识较差,其对生态保护知识及相关政策性知识了解较旧。生态保护意识的强弱伴随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变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生态保护意识最显著的因素,可针对性提出政策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及保护意识,积极推动国家公园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04.
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在冬小麦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综合评价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设置田间试验,共8个处理:CK0(不施肥);CK1(施用磷钾肥不施用氮肥);CK2(施用氮钾肥不施用磷肥);CK3(施用氮磷肥不施用钾肥);CF(常规复混肥料);AF(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料);CF减量20%(常规复混肥料减施20%);AF减量20%(海藻酸增效复混肥减施20%)。结果表明:与常规复混肥相比,施海藻酸增效复混肥提高小麦粒重和穗数,显著增产15.33%,而且肥料减施20%较全量施肥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使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了15.63%、12.54%和8.13%;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2.96%,4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降低了13.80%;土壤表层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1.90%、11.54%和14.29%;海藻酸增效复混肥的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4.85、9.54和13.50个百分点,氮、磷、钾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72、4.65和11.63 kg·kg~(-1)。综合考虑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和环境压力,海藻酸增效复混肥可对常规复混的增效改性。  相似文献   
105.
以浙江省凤阳山海拔1 300~1 400 m处不同林分类型(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竹林)为对象,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酶活性及腐殖质质量分数,分析土壤腐殖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肥力和可持续经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阔叶混交林、竹林、杉木林次之;胡敏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杉木林最低;富里酸质量分数针阔混交林最高,竹林最低。除磷酸酶活性随土层加深无统一规律外,4种林分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蔗糖酶活性土壤随土层加深皆呈现降低趋势。土壤pH值、土壤密度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除磷酸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外,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总孔隙度、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胡敏酸质量分数和富里酸质量分数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腐殖质特征的影响较土层深度更显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与土壤腐殖质质量分数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6.
为监测农业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从种养源头管控农产品安全,基于锆离子和1,2,4,5-四(4-羧苯基)苯(H-4-TCPB)合成了蓝色荧光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Zr-TCPB,并与红色荧光量子点QDs组装成双荧光QDs@MOFs复合物,基于Zr-TCPB对有机磷农药特异性荧光淬灭效应,构建比例型荧光化学传感器系统,实现了有机磷农药的快速、灵敏、可视化检测。甲基对硫磷与对硫磷的检测限(LOD)分别为1.9μg/L和4.9μg/L,线性检测范围为0.005~2mg/L。研究表明,该荧光分析法能有效用于农业环境水样中甲基对硫磷及对硫磷的现场快速测定,甲基对硫磷回收率为93.23%~116.46%,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29%,对硫磷回收率为92.52%~107.83%,平均RSD为5.74%。该方法在环境样品农药残留快速监测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从细菌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角度评估化学肥料与硅酸钠或蚯蚓结合施用对废弃矿区大豆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为日后矿区复垦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东省梅州市黄畲村废弃矿区种植大豆‘华春9号’,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氮磷钾肥结合硅酸钠(3NPK+S和5NPK+S),氮磷钾肥结合蚯蚓20条·m-2(3NPK+E和5NPK+E),以不施肥为对照(3CK和5CK)。在施肥后3和5个月时对大豆根际土壤进行采样。通过提取土壤细菌总DNA、16S rRNA测序和测定土壤基本化学性质,探究该矿区大豆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动态响应过程。【结果】与3CK相比,3NPK+E处理显著增加了Chao1和Shannon指数;与5NPK+E处理相比,5NPK+S处理显著增加了Shannon指数。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不同处理下的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在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上出现显著分离。从属的相对丰度来看,Uncultured_f_Anaerolineaceae是3NPK+S、3NPK+E、5NPK+S、5NPK+E处理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基于Mantel检验和典型关联分析(CCA)显示,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全碳含量对5NPK+E处理的根际细菌群落有显著影响。【结论】施加NPK+S和NPK+E肥料均能有效提高矿区土壤细菌多样性,从而间接对土壤修复起促进作用。施肥方式和处理时间均会显著影响细菌群落组成,并且施肥处理时间越长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越明显。Uncultured_f_Anaerolineaceae富集在施肥处理下的土壤中,这类细菌可能在促使碳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还具有修复土壤污染的潜力。NPK+E施用增加了有机质含量,对细菌群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我国竹展平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竹展平板是圆竹筒的板材化利用的一种形式,竹展平技术则是将竹筒经软化、展开、定型等多个工序变成板状材料的关键技术。依据我国近几十年内的竹展平技术专利,文中综述了我国第1代无损竹展平、第2代损伤竹展平和第3代无刻痕竹展平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3代竹展平的关键技术、设备特点、产品特性及应用领域;鉴于竹展平板生产线的不连续性和竹展板产品单一的现状,提出了产品多样化、加工精准化、生产自动化和规模化的竹展平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9.
110.
Yang  Shilei  Hao  Qian  Wang  Hailong  Van Zwieten  Lukas  Yu  Changxun  Liu  Taoze  Yang  Xiaomin  Zhang  Xiaodong  Song  Zhaoliang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0,20(4):1811-1823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Phytolith-occluded carbon (PhytOC)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roducts of photosynthesis, which can be preserved in soils and sediments for hundreds-to-thousands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